五口之家四人光荣入伍 锦水街道李道方一家舍小家为大家 小儿子远赴利比里亚维和为国争光 一家5口人中,除母亲外,父亲和儿女4人先后参军,其中3人在部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儿女因为表现优异,有的身处要职,有的立功受奖,目前仍有两人在部队为祖国的国防事业挥洒着青春和汗水。这个家的主人就是平阴县锦水街道前寨村党支部书记李道方。 退伍不退休服务为乡邻 记者刚走进李道方的家门,浓厚的军人气息便扑面而来,在干净整洁的客厅墙壁上,二儿子在部队荣获一等功的喜报格外显眼,四五个相框里摆放的都是子女们身着军装英姿飒爽的照片和全家福。在而客厅的桌子垫下面珍藏的全是对小儿子参与利比里亚维和之旅媒体的相关报道,这一切将军人的刚硬与柔情展露无遗。 已过耳顺之年的李道方,有着1.77米的个头,走起路来昂首挺胸、身板挺直,昔日军人的风采依旧不减当年。上世纪70年代,李道方怀着对火热军营的无限向往,应征入伍,他在部队严格要求自己、淬炼自己。几年后,他服从部队的需要,从部队复员,回到老家前寨村。在部队锻炼了多年的他,因其政治素养高、思想品质好、乐于助人、为人热情等,在群众的推举下,先后担任村主任、村党支部书记等职务,如今在村内任职已经整整20年。不管是大事还是小事,他都亲力亲为,公道正派,任劳任怨。“感谢那几年当兵的经历,部队教会了我坚韧、吃苦和奉献,这让我一生受用,群众的事无小事,要干就得干好。”说起那段当兵的经历,他难掩心中的激动之情。 子女入军营青春献国防 李道方有一女两子三个孩子,在孩子相继长大成人后,他毅然让子女们先后到部队接受锻炼。 “报国不分男女,只要立志献身国防,就可以接受祖国的挑选。”女儿1992年应征入伍,献身祖国海防事业,7年之后复员。大儿子1994年通过征兵体检,顺利进入山东武警边防总队,军校毕业后进入青岛边防检查站,工作中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已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守了20年。值得一提的是大儿媳妇也是军人出身,携丈夫一起建功军营,报效祖国,互相扶持成长。 2000年,二儿子李帅高中毕业并顺利考上本科,可是受家庭和参军氛围的影响,他决定放弃大学深造的机会参军入伍。李道方丝毫没有犹豫、毅然支持孩子逐梦军营。如今已入伍18年的李帅凭借韧劲儿、拼劲儿、干劲儿和闯劲儿,成了威海边防支队一名业务尖兵。在2015-2016年参加中国第三支赴利比里亚维和警察防暴队期间,荣立个人一等功;他撰写的《关于第三支赴利比里亚维和警察防暴队工作情况的总结报告》荣获中央国家机关第三届公文写作技能大赛一等奖;在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人民日报》《人民公安报》等各类媒体发表稿件500余篇,受到多国及国内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利比里亚维和荣耀之旅为国争光 提起小儿子赴利比里亚一年的维和之旅,李道方夫妇俩至今心情复杂。知道儿子要去维和的消息,夫妇俩既高兴又担心,高兴的是儿子这个光荣又神圣的使命让他们倍感自豪和骄傲,担心的是那边条件艰苦,总怕儿子身体吃不消。 李道方告诉记者,利比里亚的天气不是暴雨倾盆就是烈日炎炎,为了维护当地和平稳定,李帅经常穿着80斤重的装备服,睡觉也穿着,为的就是有紧急情况能够迅速做好应急处理。同时,炎热的天气和脏乱的环境让埃博拉病毒肆虐,防暴队成员出门都会带上一次性的手套、口罩,非必要情况下不会进行身体接触。作为维和警察防暴队新闻官,李帅带着相机身临骚乱现场、独立日庆典活动等各个场合,进行信息采写,用镜头记录身边战友的兢兢业业和当地的民生百态。他克服重重困难,安全高效地完成固定哨位值守、日常巡逻和联合巡逻等各项勤务300余次,参与处置锡诺州人群骚乱事件,出色完成利比里亚第168个独立日庆典活动,为维护当地和平稳定、服务国家外交大局做出了积极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