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不止,助残不息。”在平阴县残联爱心365助残扶贫协会丁连泉会长的笔记本扉页,八个醒目的大字苍劲有力。 2016年他荣登“山东好人榜”,并先后获得“山东省最美老干部志愿者”、“济南市道德模范”、“济南市十佳助残人物”、“平阴县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和“平阴县助力三年突破老有所为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这位老党员,用他的助残善举,诠释了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1969年,丁连泉加入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老兵,他1982年回到平阴,退休后利用自己在部队上学的汽车维修技能办起了汽修厂,他的残疾侄子在汽修厂做了两年学徒,然后自己回家开起了车辆维修部。 侄子生活状况的改变深深触动了生性善良的丁连泉,经过反复的探索、思考,“为什么不能开办一个为残疾人服务的技术学校呢?” 于是他转让了自己的汽修厂,办起了残疾人技术培训学校,免费给残疾人传授生存技能和从业技术。2005年至今,他先后创办了济南绿洲职业技术学校和平阴县残疾人综合培训基地以及平阴县残联爱心365助残扶贫协会,针对多数残疾人的情况和社会需求,先后开设了数控车床、电气焊、汽车维修、服装设计、电器维修、机动车驾驶等常年班和短期班,免费培训残疾人,免费为残疾人寻找适合的创业项目和就业岗位。基地成立以来,他让104名残疾人摘掉了文盲的帽子,共计培训残疾人2000余人,其中集中就业870人,分散就业680人,扶持自我创业500余人。 丁连泉通过对全县300多个自然村的残疾人摸底走访,进一步了解到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就是信息技术问题和利益问题,这些没经过培训、身体状况稍差、年龄偏大的残疾人最适合的工作就是养殖。丁连泉通过对全县养殖户的情况调查和当前的市场行情的考察,认为貉子养殖投入小、抗病力强、见效快,比较适合残疾人饲养。 确定了思路就立即行动,他建立了养殖扶贫基地,并捐赠130只貉种和貉笼,扶持10名残疾人养殖,实行“社会帮助残疾人,残疾人帮助残疾人,一帮一爱心接力”的运行模式,多次聘请专业人士到基地为残疾人传授农村科普知识,并发放技术教材3213册。在他的努力之下,全县逐步推广了8个养殖基地,吸收150名残疾人就业。 随着网络交易越来越受欢迎,丁连泉考虑到电子商务非常适合这些走路不便的残疾人,于2014年11月开办了电子商务培训班,经过培训后扶持残疾人开网店。目前,网店已经顺利开张,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一直以来,丁连泉热心服务于残疾人事业,为残疾人调解家庭矛盾,为残疾人牵线当红娘,为残疾人进行心理疏导……只要是他能做到的,他都会伸出援助之手,只要是残疾人的事情,他几乎有求必应。他认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自己的助残路没有尽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