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县城北部,一所现代化的校园——平阴县榆山小学拔地而起,9月1日即可投入使用,平阴县榆山小学筹建办为县城再添了一所美丽的“教育花园”,又一次创造了又好又快发展的平阴教育速度。 立项、筹资、规划、建设、招生、选师、治学……纷繁复杂、千头万绪的工作已经被榆山小学筹建办一班人马出色的完成,这也正是他们在“三比一做”活动中交出的一份优秀答卷。 城区北部需要一所高标准的小学 “农村教育形成了五大学区,城区教育初步形成了四大学区,全县基本实现了城乡均衡发展。”榆山小学筹建办主任、县教体局局长李仲波在分析全县教育发展形势时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城区北部的小学教育资源已经不能更好的满足群众需求,我县需要在城区北部新建一处高标准的小学。” 近年来,我县城区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扩容。2011年新二中的改建,使西部教育发展得到充实。2013年建成使用的县实验学校,让南部云翠新区的教育水平实现了大提升。为实现城区教育均衡发展,在城区北部建设榆山小学成为当务之急。 经过充分调研和论证,县委、县政府决定在县城北部,黄河路以东,县医院以北,新建平阴县榆山小学,使城区学校布局更加科学、合理,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并把这项工程列入县政府2016年为民办实事的10个重点项目之一。 “要为我县新建一所精品学校” “这所投入4000余万元,总建筑面积1.46万平方米的学校9月1日投入使用后,周边村庄、社区及部分外来务工的900多名孩子,将在这所省级规范化学校标准的校园里读书学习。”筹建办副主任、县教体局副局长廉兴起介绍。 以10个月的有效施工时间,挑战综合实验楼,标准的塑胶操场、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和全县第一个标准游泳馆等总计1.46万平米的建筑面积,再加之林林总总的绿化、管线等工程,可谓“时间紧、任务重”。怎么办?“科学组织、分工协作,把项目分解到人,靠前指挥、坚守一线”,“比作风、比效能、比担当,做表率”,“要为我县新建一所精品学校”简单一句话,就是筹建办丁吉东等8名同志给出的答案。 自项目开工以来,筹建办的每一名成员,没有早晚和节假日,天天风里来、雨里去。烈日下与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黑色,成为他们一致的标志色彩,他们无怨无悔,只为兑现“建精品学校”的诺言。 王大鹏,白天在工地忙,晚上去医院忙。他年过八旬的父亲、母亲都先后得病住进了医院。为了方便照顾,他请求医院将两位老人安排住进了同一个病房,虽然很苦很累,但他一直在坚持。春节前,母亲不幸去世,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父亲又离他而去……送走两位老人,擦干泪水,又很快回到了建设工地。 郭华,孩子今年高考,别人家的孩子都能够享受父母全身心的关爱和照顾,而他却整天忙于跑手续,整材料,看工地……每一名筹建办的同志的背后都有一段感人的故事。也正是因为这支建设团队中始终蕴含着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精神,一所美丽、安全、绿色的精品新学校得以呈现在世人面前。 办分校,让榆山小学直接驶上快车道 为确保榆山小学9月1日,正常开学,榆山小学筹建分两条线,一条硬线主抓建设,一条软线主抓管理;为确保榆山小学直接驶上发展的快车道,县教体局决定将榆山小学作为实验小学的分校,由实验小学具体负责学校的管理。 “按照‘南区带动、发展北区’的工作思路,9月份,我们将挥师北上,学校领导班子将集中主要精力建设发展榆山小学。”县实验小学校长刘文革向记者介绍,“东关校区就像是一个动力十足、精神旺健的‘火车头’,而榆山小学则是一个设备精良、全然簇新的车身。我们将直接沿用东关校区的教育管理模式,统一规范管理。 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榆山校区建成后,将把东关校区一部分骨干教师充实进去,以名优教师带动整体教师队伍的发展。在教学管理上,两个校区同时开展“情境—实践—创新”生本高效课堂的深入探索,落实“精心研教学”的管理要求。学校实行小班化教学,采取顶层设计整体构建模块式课程体系,充分利用高标准的教育教学设施和设备,全面实行走班式教学,推进校本课程高品位实施,促进学生品行、身心、知识、技能、特长等各方面和谐发展。在学校内部管理上,学校将采取“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服务,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和生活实行全程无缝隙管理,保证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