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十三届十次全会提出,要凝心聚力,聚焦突破,推动发展。孝直镇党委书记刘忠亮表示,孝直镇将全面落实全会精神,立足孝直实际,着力在项目建设、旧村拆迁、土地流转、环境整治、民生项目五个方面实施攻坚,奋力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聚焦项目建设,提振经济实力。刘忠亮说,作为传统机械加工产业大镇,伴随经济形势低迷和市场行情变化,孝直近几年工业发展遇到了瓶颈制约。要想加快发展,必须走好“内挖潜力,外引活力”两步棋,努力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今年以来,围绕提质增效,重点实施了总投资4.5亿元的店子玛钢覆膜砂生产线、中海炭素二三期扩产、浩新实业无纺布生产线、天宫铸造迪砂生产线等技改扩产项目。其中,总投资2.5亿元的中海炭素扩产项目,已完成3.9万平方米的焙烧、煅烧、高楼部、成型厂房建设,正在安装调试设备, 12月份可全面投产。投资1亿元的店子玛钢覆膜砂生产线项目,2万平米的厂房基本建成,设备正陆续进场,12月份进入试生产阶段。两个骨干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将进一步显现,项目实施后可年增利税2亿元。在招商引资方面,牢固树立四个“千方百计”的意识,进一步强化跟踪招商、挂图招商,确保招商实效。强化跟踪服务,促使山东朝华新材料、鲁电集中供热等在谈项目尽快签约落地。强化载体建设,对园区主干道路进行高标准亮化、绿化,实现“四通一平”,为招商引资、项目落地提供保障。 聚焦旧村拆迁,加快社区建设。刘忠亮认为,孝直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起步早、规模大,目前最迫在眉睫的是加快旧村拆迁复耕。刘忠亮说,为确保完成今年8个村1700亩的拆迁复垦任务,实行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每周一调度。强化社区建设指挥部推进机制,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压实责任,调整人大主席、党委副书记分别包挂和圣苑、丁屯2个重点片区。包办领导、办事处书记、村支部书记进村逐户做搬迁户工作,对于重点难点户,主要领导亲自到村现场办公、研究解决。要通过突破旧村腾空这一难点起到盘活整个社区建设全局的作用,从而带动在建社区健康快速推进,确保年底前驻地二期搬迁入住,和圣苑、丁屯两个社区基本建成。同时,继续丰富完善社区“五位一体”管理模式和“智慧管理平台”,建设宜居宜业的农村新型社区。 聚焦土地流转,带动群众增收。发展现代农业,土地流转是先导。近年来,孝直镇土地流转面积达到4.9万亩,流转50亩以上的种地大户、家庭农场、农业企业达到45家,涌现出全市最大的种粮大户焦广福。今年新引进的山东富翔、陕西海升两大集团,将极大地提升全镇农业的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成为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实施产业扶贫的领军企业。张沟、廉庄2个贫困村按照“引导+自愿”的原则,成立了土地股份合作社,将1800亩土地统一流转给山东富翔集团,主要种植宫廷富士、澳富6号苹果。群众每年每亩土地租金800元,果木管护费700元,中间套种小杂粮500元,再加上打工收入和利益分成,群众每亩收入达到2600元以上,仅此一项可带动2个村17户32人今年全部脱贫。海升集团主营的林果产业涵盖贾庄、天兴、前科、后科、刁鹅岭、张小山6个村,以每亩每年1100元的价格,集中连片流转土地3800亩,无疑为汇西群众增收致富提供了有力保障。作为全市农村综合改革的试点村,付庄率先进行了“三权分置运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村里组建了土地股份合作社、集体资产股份合作社、社区劳务合作社三个平台,通过土地流转盘活土地资源、社区建设盘活旧村资源、劳务合作盘活人力资源,推动土地向大户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村集体创收、种植大户保收,为下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 聚焦环境整治,改善镇村容貌。城乡环卫一体化是一项长期工作,必须常抓不懈。我们将继续坚持加大巡查力度,定期组织包办领导、部门负责人、办事处书记,对64个村(社区)进行现场督导检查,现场评定打分,坚持问题导向,突出整改落实,进一步巩固清脏治乱成果,建立完善城乡环卫一体化长效机制。 聚焦民生工程,提升幸福指数。举全镇之力扎实办好1030引黄灌渠大修改造、驻地社区中心幼儿园、孝直博爱敬老院、农村改厕等十件实事,切实提高群众的获得感。按照“六个精准”要求,发挥资源优势,借助上级政策,狠抓产业扶贫,确保完成186户、362人的年度脱贫任务。
|